今天這一篇文章,是想寫給那些覺得「同志婚姻或性平教育與我無關」的人們看的。
(雖然我很懷疑這些人是否願意看……但看不看是你的事,寫不寫是我的事。)
一、為什麼你一定要投票?
理由很簡單,因為台灣是一個「民主」社會,「民主」這個詞最簡單的意思就是由人民做主,而「公投」就是讓你可以表達自己意見的一個管道。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生活的環境,你就一定要出來投票。
我們常會聽到人們抱怨政治、抱怨社會,但我們很容易忘記,政治與社會之所以這麼糟,我們的「冷漠」與「不關心」都推了一把。千萬不要忘記,你其實是台灣這個國家的「主人」,無論你願意不願意,你都必須承擔起治理與監督的責任;現在,這個責任已經直接砸到你頭上來了,你的義務就是去了解每一個公投案的內容是什麼,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去判斷,然後做出選擇。
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完全漠視不理,但政治社會若因此墮落,你就不要抱怨。「權利」跟「義務」是一體的兩面,如果你不願意承擔義務,你的權利就可能會被他人漠視、剝奪,而且你只能摸摸鼻子、概括承受。
再說一次: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生活的環境,你就一定要出來投票。
二、為什麼你一定要支持「同志婚姻」與「性平教育」?
我知道,你不是同志,你也沒有因為性別氣質而被嘲弄或霸凌的經驗,所以你可能會覺得「同志婚姻」與「性平教育」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,為何非得要表態不可呢?
你一定要表態的原因,其實也很簡單:你必須告訴大家,你到底想要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環境裡。
你是想生活在「單一價值、排斥異己」的社會中,還是想生活在「百花齊放、有容乃大」的社會中?——說到底,這次的「愛家公投」與「平權公投」其實就是這兩種價值觀的對決而已。
如果你希望台灣的社會能夠更加多元,如果你希望生活在一個既包容又文明的環境裡,你務必要站出來,在14、15兩案中投下「同意」票。
如果你希望台灣在人權議題上走回頭路,回到保守封閉的社會環境裡,那也是你的選擇,我無權干涉;但我仍希望你能注意到「異己」的存在——無論同志們是否能得到應有的權利,無論你身邊有沒有同志親友,同志族群在社會上都是真實存在著,他們跟你一樣都有自己的家人、朋友與愛侶,但他們卻活得很痛苦、很沒有尊嚴,為什麼?因為你天生下來就擁有跟愛侶結婚的權利,而他們沒有;你天生下來就是個理所當然的存在,而他們卻總是在自我懷疑、總是被社會的主流價值所壓迫。
我們常常把「將心比心」四個字掛在嘴邊,但要做到卻實在困難。你想活在一個充滿「同理心」的社會中嗎?如果你想的話,我的建議就是從自己做起,努力去感受「異己」的生活處境;只要稍微易地而處,我想你就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。只要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,奉行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及「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惡」的黃金律,這個社會就會變得更加和諧、溫暖。
再說一次: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生活的環境,你就一定要出來投票。
三、性平教育應該成為「全民教育」
其實,我已經準備好接受公投的結果,可能是會令人失望的。在台灣,實施性平教育與同志教育的歷史並不久,大部分的中老年人可能根本不知道「同志」是什麼,看到「同志教育」四個字就開始緊張,害怕自己的後代都會被教育成同性戀。雖然這很荒謬,但事實就是,很多老一輩的人根本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。
在我讀小學的時候,也曾經因為性別氣質不夠陽剛而被霸凌;但霸凌我的人並不是同學,而是老師。如今時過境遷,我已經不怨恨那位老師了,但我難免還是會覺得遺憾——要是性平教育能提早三十年就開始實施的話,也許那位老師就不會這樣欺負我、羞辱我了。
這些比較保守的長輩們沒有「錯」,
他們只是需要「被教育」而已。
你的一票很重要。因為這次的公投,算是一次大型的「全民性平教育」。電視上已經舉辦很多場公投辯論會,這些辯論會多多少少都具有「教育」的性質,我相信有一些較理性、較開明的長輩已經能夠搞清楚,究竟什麼樣的選擇才會讓台灣社會變得更好。
無論這次公投結果怎麼樣,你的一票都具有「教育」性質。你會讓那些從來沒有接受過性平教育的長輩們知道,原來我們的社會已經走到了這樣的一個階段,愈來愈開放,愈來愈包容,愈來愈尊重那些與眾不同的人事物——他們會知道男性可以不陽剛,女性可以不柔弱,而且「同志不是妖怪」。
你的一票也會讓長輩們知道:同婚通過之後,台灣不會亡國滅種,不會整個科系都變成同性戀,也不會有人排隊想跟摩天輪登記結婚,更不會讓小朋友失去爸爸媽媽。你可以告訴他們:安心,別害怕,我們只是讓每一個不同的人都能「得其所歸」而已,台灣會愈來愈好的。
最後一次: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生活的環境,你就一定要出來投票。
四、結論
如果你想讓台灣變得更多元、更包容、更溫暖,我的建議是:
14、15案,都投「同意」;
10、11、12案,都投「不同意」。